(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9日電)故宮博物院即日起展出「錦繡自玲瓏-院藏貿易瓷特展」,呈現9世紀至19世紀的貿易瓷捐贈藏品,展現中國歷代貿易瓷樣式設計的變化,及中國陶瓷對亞洲鄰近國貿易瓷燒造的影響。
「錦繡自玲瓏-院藏貿易瓷特展」即日起至明年8月1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,展覽以「多樣的中國貿易瓷」與「陶瓷工藝的交流」2個單元呈現。 故宮博物院指出,故宮以保存歷代皇室的珍藏著稱,透過貿易而輾轉流傳海外的瓷器在故宮藏品中並不多見,多年來,故宮經由購藏與捐贈,因此增添不少外銷瓷類型文物,使典藏內涵更形豐富。 故宮表示,9世紀到14世紀,亞洲海域的航運暢通,大小船隻頻繁往返於東海至印度洋,聯繫了東亞、東南亞諸國、印度及阿拉伯半島各個文明區,中國瓷器不僅是當時的主要貿易項目之一,也呈現了來自各文明的影響。
唐代長沙窯瓷器常繪有伊斯蘭風格的紋飾,元代青花則似與中東地區流行的鈷藍裝飾習尚有密切關聯,顯示長久以來中國與阿拉伯地區因貿易往返而產生的文明互動。
故宮說,15世紀末發現新航路後,歐洲船艦絡繹東來,亞洲各地,包括朝鮮半島、日本、中南半島與中東地區,亦有陶瓷產業,供應其與鄰近區域的需用。 15世紀至18世紀期間,因為中國海外貿易政策數次反覆,導致瓷器外銷量銳減,東南亞各國及日本的陶瓷遂乘機興起,不僅質量大增,更進而外銷至亞洲各地與歐洲地區。 故宮表示,「錦繡自玲瓏-院藏貿易瓷特展」也會呈現越南、泰國以及日本肥前等燒造仿中國陶瓷風格的瓷器,展現中國陶瓷對亞洲鄰近各國貿易瓷的影響。 |